網站頁籤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十字韌帶斷裂: 不管開不開刀,都要做復健!

十字韌帶斷裂是運動員生涯最大的噩夢,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除了運動傷害以外,也很常因為車禍而導致韌帶斷裂。正常狀況下,受傷組織在血液循環充足環境多半可自己修復。偏偏韌帶不像肌肉有充足血流(從顏色可觀察出,韌帶是白色,肌肉是紅色),韌帶一旦受傷,就很難自我修復。日積月累,受傷韌帶越變越鬆,最後失去保護關節能力,退化性關節炎於焉發生。

不管開不開刀,都是要做復健!
一般來說,除非是專業運動員、以後還是會從事劇烈運動或是粗重工作的人,或者是受傷合併嚴重的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或膝關節軟骨嚴重破損的人,才會在受傷的當下就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否則急性期的十字韌帶斷裂還是應該先以復健治療及訓練為第一優先,若復健失敗才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在臨床上,很多人會以為手術是萬靈丹,只要開刀以後就會好了。也有很多人覺得復健很辛苦又耗時間,開刀開一開比較快。這都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管開不開刀,都是要做復健,而且復健的時間最少需要一年,兩者並無太大的差別。
我總是會和我的患者說:「如果你希望回去比賽,你就必須做13個月的復健,包含開刀前的1個月,還有開刀後的12個月。」如果不復健,你註定無法恢復到受傷前的樣子。復健之路雖然漫長,但結果必定甘甜與值得。

復原無捷徑、要好就要練
十字韌帶斷裂的復健,並不像一般痠痛復健,只是單純的儀器治療而已。復健的重點在於關節角度、肌肉力量、還有神經肌肉的協作訓練。隨著受傷時間與進步的程度,醫師和治療師會隨時調整復健的內容,到了復健的中後期,還會加上爆發力和敏捷度的訓練,目的就是要讓功能恢復,甚至超越原本受傷前的狀況。

近來發現,神經肌肉的協作訓練變成了復健是否成功的關鍵。幾乎所有的十字韌帶斷裂的患者都有股四頭肌肌肉萎縮的後遺症,這除了因為受傷後缺乏運動,更大的原因是因為膝關節周邊的神經受損所引起。藉由肌肉電刺激,配合懸吊式的肌肉訓練,復健可以提早到受傷或是手術隔天就開始,大大減少十字韌帶斷裂產生的後遺症。居家的自我復健運動也是成敗的關鍵,但是大多數的患者不是做得太多又二度傷害,就是做得太少而效果不彰,建議還是定期回診評估進度才是。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啪!」十字韌帶斷裂,該開刀還是復健?



你有以下的症狀嗎:

l  膝蓋深處的疼痛
l  膝蓋反覆性扭傷
l  稍微運動膝蓋就腫脹積水
l  走路或上下樓梯時感覺膝蓋空空的
l  感覺自己有長短腳,尤其是走路的時候
l  跑步時腳會突然軟掉想跪下來
l  一邊大腿的肌肉萎縮
l  膝蓋曾經有嚴重的扭傷

如果上述的8個症狀中有超過2個,小心你的十字韌帶已經受傷。症狀數目越多,代表傷勢就越嚴重,十字韌帶已經全部斷裂,關節呈現不穩定狀態,必須尋求醫師協助評估。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10-15個人因為十字韌帶斷裂而開刀,而且數字逐年上升之中,慢性十字韌帶鬆弛的人口數目更可能占運動人口數目的兩成以上。

職業運動員最大的噩夢,會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
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負責維持關節的穩定。十字韌帶斷裂可以說是運動員運動生涯中最大的惡夢。不只有很多職業選手,例如美國NBA的尼克隊控球後衛羅斯、灰熊隊小前鋒帕森斯、籃網隊後衛傑克都曾因為十字韌帶斷裂而無法繼續比賽,有更多平常不運動,假日才發憤運動的週末運動員也會因為激烈運動而拉斷了十字韌帶,包含籃球(最多)、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等都是高危險性運動。

一般來說,越激烈的運動,就越容易受傷。此外,天生韌帶鬆弛、體重太重、或是身體協調性不好的人也是高危險族群。女性傷到十字韌帶的比例約是男性受傷的二到四倍,除了和肌力耐力有關以外,神經肌肉控制的能力也佔很大的關係。

十字韌帶斷裂幾乎都發生在運動時,除了直接和人相撞或是被踢到,有四分之三的傷害是發生在跑步跳躍的時候,像是急停、轉身、瞬間改變方向、著地不當、動作失控等等情形。還有當運動太久或太累,開始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悲劇就特別容易發生,這是因為身體已經疲累,大腦和身體的運作無法協調所導致。

受傷當下已經決定結果
十字韌帶斷裂是一次性的傷害,尤其是十字韌帶全部斷裂。通常就是感覺到一陣劇痛,或者是膝蓋突然軟掉,有三分之一的人還會感覺到膝蓋有一個「啪」的聲音,接下來就是倒地不起,需人攙扶離場。因為疼痛或關節鬆掉,無法繼續運動,而且關節會越來越痛越腫脹,通常在兩天之內達到高峰。這時候醫生通常會用超音波導引抽取出關節的積液,除了可以迅速消腫止痛,還可以有診斷的效果。如果抽出來的積液是暗紅色,表示關節腔內有明顯出血,這是非常不妙的現象,暗示十字韌帶已經嚴重受損。
十字韌帶斷裂到了慢性期,大腿肌肉會明顯萎縮,肌力也會下降。傷者在走路或上下樓梯的時候會因為兩側肌力不均而出現偽長短腿的感覺。在下樓梯或是跑步時,會突然軟腳而跪了下去,曾經有病人在快步過紅綠燈的時候突然軟腳,整個人跪坐在馬路中間,場面非常危險。如果膝關節長期處在不穩定狀況下,高達九成的人可能會接續傷到半月板。時間更久會有超過八成的人會出現軟骨磨損,提早出現膝關節退化。

到底要不要開刀?
一個2010很有名的醫學研究,蒐集了12118-35急性十字韌帶斷裂的年輕人將他們隨機分配兩組,一組年輕人在受傷後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然後進行復健另一組年輕人則先進行積極復健,如果復健失敗接受手術治療。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地發現:不管從疼痛程度、生活品質、運動能力的恢復,以及日常生活的恢復程度指標來看受傷後立即接受重建手術的患者其效果並不會比先復健訓練的效果好!這個研究後續追蹤患者長達五年之久得到的結論仍然相同,而且先接受復健訓練的那一組,後來只有一半的人需要接受重建手術。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積極開刀的結果並不會比較好,而受傷後如果積極復健,有一半以上的人最後並不需要開刀。

開刀的關鍵不在於韌帶斷裂的程度,而是在於傷者的需求。如果傷者是專業運動員,或者是想要繼續從事激烈的運動,先開刀後復健會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傷者年紀已大,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或是已經不想再從事激烈運動的人,先做復健,之後再視狀況決定是不是要動刀,這樣是減少風險,又更為實務的作法。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回家看到長輩關節退化很心疼?吃藥打針其實沒有效!翻轉退化性關節炎治療觀念



近幾年因為路跑活動盛行,膝關節因為大量運動而導致早發型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越來越多。這在每一個人、半職業運動員、全職業運動員都已經是導致慢性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關節的軟骨持續被磨損,會導致一連串的退化反應,例如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關節積水等,我們常掛嘴邊「長骨刺」,就是關節退化一種現象,這些疼痛和僵硬常開始於韌帶、肌肉與神經,也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嚴重的必須手術治療,讓我們從事治療者治療關節的同時,提早注意韌帶、肌肉與神經。

二十年前美國老人醫學(Gerontology)著名文章寫道:「如果期待膝關節可以像身體器官一樣的正常運作,就必須仰賴所有維繫其機械性穩定的組織,包含了韌帶、骨骼、半月軟骨、以及關節囊。而退化性關節炎最早出現的組織變化,就是出現在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交界處。」後來研究也證實,韌帶受傷和鬆弛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如關節外圍鬆弛的韌帶沒有強化治療,接下來導致骨骼的破壞和軟骨磨損,一步一步的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對從事運動傷害治療醫師的觀點來看,先治療鬆弛韌帶,強化膝關節支撐力道,可避免軟骨磨損骨頭摩擦,避免走向最後的關節置換。

早發型膝關節退化原因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關節退化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關節的壓力異常與關節的骨異常


壓力異常
軟骨異常
導致原因
1.       關節不穩定(例如:韌帶鬆弛)
2.       肌肉無力
3.       結構異常(例如:骨盆歪斜脊椎側彎)
4.       肥胖
5.       外傷
6.       骨頭因素(例如:骨質疏鬆微小骨折)
1.       慢性發炎
2.       老化
3.       賀爾蒙失調(例如:更年期婦女)
4.       免疫功能失調
5.       遺傳或代謝疾病
6.       營養不均

平常走路的時候,膝蓋就開始承受身體的重量,尤其是上下樓梯、跑步、蹲跪的時候。每當我們上下樓梯時,膝蓋會承受體重3-5倍的力量,蹲跪動作的時候,膝蓋負重更達體重的5-7倍。這時候,如果膝蓋的支撐不夠(壓力異常),或者是膝蓋的本質不佳(軟骨異常),都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的速度。針對膝關節退化的治療,以往多半著重在軟骨的保護和修復之上,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前述的兩個關節退化的原因中,壓力異常會發生在軟骨異常之前,若能及早加強關節的支撐就可以避免日後軟骨的磨損。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慢性疼痛,傷身也傷心。





「七號黃小姐、七號黃小姐,請進!」門診小姐拉開嗓門,開著門請下一位候診的病患進來看診。
「黃小姐,請問您那裡不舒服?」
「醫師,我不知道要講先講哪一個耶?我好多地方都不對勁。」可以感覺到,墨鏡後面的眼神是無助的。
「我覺得我這個地方不舒服…」她指著自己的脖子,「我的喉嚨好像被東西卡住了一樣,吞口水、吃東西都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撕裂的感覺,發作起來整個喉嚨好像被火燒一樣…」
「相信這一定很困擾您,您有看過什麼醫生,做過什麼檢查嗎?」
「我先去看了耳鼻喉科,醫生用長長彎彎的喉頭鏡伸進去檢查,說沒看到異常。…我又去神經內科,作了好多種檢查,連腦波、核磁共振都作過了,也告訴我沒問題。神經內科的醫師後來叫我去看復健科,還要求我去看吞嚥困難的專科,那位醫師很好,特別用吞嚥攝影很仔細的幫我看了又看,還是看不出什麼東西。…」她詳細的敘述著。
「這一年多來我已經是有醫生看到沒醫生了,吃了好多的藥也都沒有改善,反而越吃身體的副作用就越多。…我也去看了中醫、也去整過脊,到後來只要人家說哪裡可以不錯,我再遠也會跑去試看看。」她越說越急促。「不瞞你說,我也是那天聽朋友介紹才來找你的…。」
「醫生,其實我本來睡眠品質就不太好,睡一睡很容易醒,或者是常常會作夢,感覺一整天都是睡不飽,但是在床上越睡卻又越累。最近更是糟糕,我連睡覺都會感覺頭痛胸悶,躺下來會覺得快要呼吸不到空氣,我根本不敢躺著睡!但我又怕吃了安眠藥會上癮,我已經連續兩個禮拜都失眠了。醫生,能不能幫幫我?!」她越說語氣越顯急促。
「我有很多事情要忙,我幫我先生管理兩家公司,年終快到了,又要盤點又要拜訪客戶,總是覺得有作不完的事情。…您要我作復健是不可能的,我真的沒有時間,但是我可以配合吃藥,只是我胃不好,你一定要加胃藥;還有你不要開安眠藥給我吃,我可以忍也不要上癮…。」我還來不及答腔,她又繼續說道。

「您什麼都不需要!您只要『放寬心』!」我特別加重最後的三個字。
一點都不意外,時髦的小姐投以一臉狐疑的表情。「我不需要吃藥?」她問。
「吃了那麼多的藥,您覺得有效嗎?」我反問她,她猛搖頭。「如果吃藥作復健有效,或者是推拿針灸有效,您今天就不會坐在這裡跟我說話了,對不對?」
她開始專心聽我說話,「我再說一次,您需要放—寬—心。」…「您把自己逼得太緊了!不管是工作、家庭、身體、生活、甚至人際關係,您可能都會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但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舉例來說:年底到了,您知道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您要張羅每一件事情,為了不讓先生操心、為了不讓員工抱怨,所以您要把每一件事情都作得又快又好,即使您自己身體很不舒服。又好像您現在身體很痠痛,您就會很認真的去找醫生,您就會很專心的去找所有跟身體痠痛有關的資訊,然後開始檢查、吃藥、推拿、針灸、作復健…,即使您對過程或是副作用有所懷疑,但是為了想要『趕快好』,所以您還是很勇敢的去接受每一件事情。這樣的過程,其實您是越走越累,越走越辛苦,對不對?」
小姐的眼眶泛紅,眼淚簌簌的滴了下來。
「您知道嗎?我們的身體反應了我們的生活,就像鏡子一樣,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反射我們實際的生活狀況,它也同時反射出我們內心的思想狀況。當您的身體久病不癒、怎麼醫到醫不好的時候,其實是告訴您您的生活已經失序,您的思想已經偏離,這時候的您其實應該回來看看自己才是。如果您還是到處在求良醫、求神藥,只會讓您更加忙亂而已,而且,所有的事情會更加揪成一團,怎麼理都裡不清。」
「相信我,現在的您需要的只是一個很『單純』(pure) 的東西。」我試著說服她,她深吸了一口氣點了點頭。
「我真的都不需要治療嗎?」她的口氣已經和緩許多。
「您需要治療,當然需要!但是在您還沒能安靜下來、把腦袋淨空之前,所有的治療都不會有效的。而且,您不要急!您的身體會等您的。」我邊從抽屜裡拿出為病患準備的叮嚀小卡,在上面寫了兩個大字「靜、淨」。「有空可以多拿出來看看!」
「林醫師,謝謝你,我回去會試看看的!」這句話似乎讓她燃起了內心的希望。「我什麼時間還要回來複診?」
「隨時!」我語氣肯定。


運動傷害為什麼會跑來跑去?




王建民終於回到大聯盟了!
這幾年來,王建民不斷的為傷所苦。從腳踝、大腿、到肩關節,一般人看起來是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傷害,但如果究其原因,其實很可能是環環相扣的。以建仔的投球動作來說,從準備動作先穩定下盤,接著從腳部開始出力動作,經過大腿,到達身體核心(腰背部),再傳遞到肩膀、手肘、手腕,最後再從手指頭釋放。這一連串的動作必須在一兩秒內完成,而且過程必須完美流暢,肌肉所產生的動能才得以有效率的被傳遞,讓投出去的球投到原先設定的位置。在這連續動作的過程中,如果身體有任何一個部位受傷,都會讓原本流暢的動作跑掉,投出去的球就會因此而失準或是失速。更嚴重的是,投手如果受傷還未痊癒,硬要用原本的方式投球,他就必須用身體其他部位去做代償動作,這會使這些身體部位的負擔加劇,增加受傷的風險。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最便宜、最有效的養生法

從醫近二十年,愛笑瑜珈運動可以說是我所遇到最便宜、最有效、最沒有副作用的療癒身心的好方法了。
接觸四年多以來,見證了許多奇蹟,也幫助自己療癒。
在這裡我遇到了許多好朋友,更發現了身邊許多「好老師」,一起上節目的楊媽媽、莊笑長都是。當然,幕後推手陳達誠總笑長、緣投笑長、美女校長、…也都是!
那天在錄影的時候,來賓真誠的分享融化了原本嚴肅的攝影棚,可以看到工作人員臉上的線條慢慢放鬆。錄影結束,主持人陳月卿小姐說:「謝謝你們,這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錄影了!」
擔任健康2.0的來賓這麼多年,這一集,是我最想和您分享的一集!https://youtu.be/FpDxh_lNm_I?list=PLTMWGE__mB3ToQF9tPOKPTE0N9PD_TNfM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