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頁籤

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椎弓斷裂不開刀-棒球選手




16歲的棒球小將,因為優異的球技被日本中學網羅,表現良好就可以登上甲子園的投手板。

他在國中時期就有背痛的困擾。一開始是練球之後會緊繃,教練告訴他這只是疲勞,冰敷一下就好了。到了日本之後,背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但投球的姿勢跑掉,後來連跑步都會痛,休息或冰敷已經無法緩解。教練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是第五腰椎椎弓斷裂(spondylolysis),而且左右兩側都斷開了,要他立刻停止練習,如果再練下去會導致脊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這個時候就務必手術治療。
懷著旅日棒球夢的他頓時心碎,流著淚打電話給台灣的爸爸媽媽,告訴他們這個難過的消息。爸媽二話不說,把他接回台灣,希望尋求不開刀的方式治療這個傷害,而且可以延續他的棒球夢。
「椎弓」是脊椎上面像弓箭一般彎曲的骨板,負責銜接一節一節的脊椎骨。「椎弓斷裂」指的是椎弓因為先天或後天受力不當導致斷裂,在年輕的運動員上特別常見。椎弓斷裂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將會演變成脊椎滑脫症,嚴重時必須接受手術固定。年輕運動員因為反覆脊椎彎曲動作,如果核心穩定度不足,就容易造成椎弓斷裂。椎弓斷裂會導致嚴重的背痛,痛到連睡覺的時候都在痛,更不用說是訓練和比賽了。椎弓一旦骨折斷裂,除非完全停止練習,要癒合的機會是極其渺小,絕大部分的狀況是等待斷裂兩端自行融合,形成「假關節」,斷開的部位還是斷開。椎弓斷裂和脊椎滑脫可以說是年輕運動員的殺手。
在和父母充分說明之後,小將接受了「關節再生整合療程」,結合PRP注射與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每兩周一次共三次),挪威紅繩運動訓練,還有高單位維生素D的補充。每一次來醫院,他的疼痛指數逐次下降,療程結束時已經從原本的8 分降到1分,並且開始從事輕微的跑步訓練。
趁著過年假期,小將帶著日本的點心回來看診,他告訴我他已經正常接受訓練了。有時候太操時還是會有感覺,但已經不太會痛了,從追蹤的電腦斷層片子看起來,原本骨折的部位長得很好,已經接近癒合完全,這距離他開始接受治療大約是三個月。




這是個令人興奮的結果
衷心祝福他,這位未來的台灣之光。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回家看到長輩關節退化很心疼?你一定邀知道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的五個加害者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許多人以為退化性關節炎是「加害者」,是身體痠痛的原因,讓人飽受疼痛與不適。殊不知它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在時光推進中,不時因為我們錯誤使用或過度使用身體,最後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退化性關節炎肇因於不正常的力學結構,主要來自下列5因素:

1.錯誤姿勢
如拖著腳走路、站姿三七步、走路歪一邊、坐矮板凳、跪姿擦地、蹲著做事、常作低頭族等,都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元兇。
從力學觀點來看,人體的中軸在脊椎、穩定的重心在骨盆。當活動時身體歪斜,或左右兩側受力不均,給予關節和軟骨的壓力就變大。年輕的身體或許還可應付上述耗損,但隨著年紀增長,骨質疏鬆、肌肉流失、關節僵硬、軟骨磨損、血液循環差都上門,自然容易磨損退化。

2.過度使用
人體就像機器,關節像是零件。機器操作錯誤容易使零件摩擦而故障,而機器過度使用就會使零件容易損壞。不幸的是零件壞了要換簡單,但關節壞了卻無法隨時更換,即使換了人工關節也不會像「原裝」的一樣好用。

3.鄰近部位的傷害
關節退化通常合併其他損傷,且姿勢動作的代償作用,還會導致鄰近部位進一步傷害。舉例來說:雙側膝關節退化多半來自於腰椎的舊傷或骨刺,身體核心肌群力量不足,使得膝蓋需要承受更多的體重與壓力,最後才導致膝關節磨損;網球肘或是五十肩的疼痛如果一直無法治癒,很有可能與頸椎退化有關。

4.關節本身鬆弛
身體會因為自然老化、舊傷未癒及缺乏運動,導致關節周邊的肌腱、韌帶、肌肉變得無力或鬆弛。這些組織構造原本是用來增加關節穩定度,一旦出現鬆弛無力,就會使關節變得更不穩定、承重力變差,加速關節磨損。

5.肌肉和筋膜張力異常
骨骼靠韌帶、關節囊互相連繫,而活動則靠肌肉以及神經系統協調動作。肌肉與骨骼的連接點,通常是筋膜或肌腱,這些是組成人體及控制活動的重要結構。當肌肉、筋膜因種種因素而沾黏緊縮,張力的異常會直接影響關節力量平衡,造成軟骨磨損、關節錯位等狀況。而肌肉筋膜的沾黏緊縮還會阻斷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進而阻礙氣的運行,對於關節健康可謂雪上加霜。

治好關節炎不可能只靠一種方法

老實說,要診斷退化性關節炎很容易,但要找出原因則非常困難。必須從走路的步態、行躺坐臥的姿勢、使用關節方法等一一評估。

關節退化時,也要注意鄰近部位關節是否有損傷。此外,要一併找出關節鬆弛原因,到底是韌帶肌腱受傷,或是局部神經受到壓迫,還是肌肉筋膜張力異常的問題。最後的答案往往不只一個,幾乎都是許多因素錯綜複雜所致。
隨著醫學知識普及,愈來愈多民眾知道長期吃消炎止痛藥或是打類固醇無效又傷身。有些民眾覺得做復健很浪費時間,也覺得只做熱敷電療搔不到癢處,這也是事實。

更多民眾害怕開刀,擔心開刀失敗會永久癱瘓或是坐輪椅。幾年前當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療法問世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彷彿變成了救世主,只要打了神一針後就可一勞永逸。但如同上面所述,既然導致關節退化的因素如此多重複雜,所以不可能只靠一種方法就能治標又治本。打針之餘還需搭配其他治療方法,且醫師、病人一定要好好合作才行。

腰椎退化者需搭配物理治療,如腰椎牽引;身體核心肌力不足,或大腿肌力不夠的人,必須搭以運動訓練;腳型異常者(如扁平足、高足弓等),則以量身訂製鞋墊輔助;慢性韌帶發炎者,必須先紓緩發炎後強化韌帶;慢性疲勞者,先求補充睡眠後加上充足營養補充。

專業醫師還要針對上述的5個加害者,著手改善與治療,包含站立和工作的姿勢調整、降低過度使用機率,同時治療鄰近部位的損傷,改善關節鬆弛問題,及調整關節附近肌肉和筋膜的張力異常,治療才能真正到位。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回家看到長輩關節退化很心疼?你一定要知道 PRP注射,濃度才是關鍵!





全台灣大概有350萬名膝關節退化的患者。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了家族遺傳、年齡老化、體重過重、過度操勞(例如激烈運動或粗重工作)、舊傷未癒(例如骨折、開刀、或是韌帶受傷),還有營養不均。近年來因為路跑、三鐵、登百岳等運動風行,很多民眾因為沒有作好關節保養,反而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傳統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不管是打針或是吃藥,大多著重在消炎止痛、或者是潤滑關節,並沒有辦法讓關節軟骨達到積極修補再生的目的。

越來越多的實驗研究發現,PRP自體濃縮血小板可以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及修復,對於骨骼、肌肉細胞的修補、促進微血管循環與軟骨膠原組織的再生有幫助。而且因為是抽自己的血液來濃縮萃取,並不會產生排斥與副作用。基本上,只要是傳統治療(打針、吃藥、復健)效果不彰、而且關節也還沒有嚴重到必需置換關節的程度、或者是希望直接使用更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疾病的患者,便可以考慮接受新的療法。只是,PRP注射的價格從五、六千元到六、七萬元不等,中間價差高達十倍以上,到底是「一分錢、一分貨」,還是可能會被當成冤大頭?到底要如何選擇才可以有效又不傷荷包呢?

其中的關鍵在於PRP系統的選擇。根據研究,血小板被濃縮的濃度要介於35倍之間才會有最好的效果。濃度太低可能沒有療效,濃度太高反而可能抑制血管新生,或是延緩組織修復。選擇可以將血小板濃縮到有效濃度的系統非常重要!此外,PRP系統是否可以將血小板的pH值維持在與人體相似的7.4、是否可以全程無菌操作、是否有使用適當的活化劑,都是影響PRP注射療效的重要因素。在安全性方面,如果醫院使用的是有通過歐盟CE、美國FDA認證,還有衛生福利部許可證的PRP系統,將會對民眾更有保障。

要提高PRP注射治療的效果,除了到使用可以達到有效濃度與多重認證的PRP系統的醫院接受治療外,還可以尋求有經驗的醫師團隊為您治療。整個療程是必需在事前就好好規劃的,包含病情的判斷、施打的位置、施打的次數與頻率、後續的保養方式、以及強化膝關節的運動處方。PRP注射並不是單單只有抽血和打針而已。

「醫生,打完的感覺真的不一樣耶,膝蓋變的比較有力,上下樓梯比較輕鬆,蹲也可以蹲下去,現在我也不怕上蹲式廁所了。還有還有,我對我的膝蓋開始有信心,我已經規劃出國趴趴走了!」有病患在打針後這樣告訴我。市面上PRP治療的價格有很大的差異,必需要確認醫療院所所使用的PRP系統是否有效且安全。PRP治療宜找有經驗的醫師團隊,並且應該包含完整的療程規劃,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