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自我檢視包含「坐」與「站」。先來說坐姿的問題,當我們 在打電腦的時候,會翹腳、歪身體,這些動作會讓骨盆傾斜,導致了全身上 下關節肌肉的不均衡。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 5 秒鐘自我檢測:
1. 放鬆身體,正坐在椅子上。
2. 下巴緊縮,然後頭左右轉一轉。
3. 放鬆下巴,將頭左右轉一轉。 你會發現縮下巴的時候,頭左右轉的角度會稍微變大。
如果測試時頸椎轉的角度,在下巴『有縮』跟『沒有縮』的時候旋轉的角度很接近,就代表我們的頸椎沒有問題;轉的角度差距越大,就代表頸椎的問題越嚴重。
當一個頸椎病的病人,就例如我,頭轉動時在肩頸的肌肉都是緊繃的,就可能已經出現了 上交叉症候群,包含肩頸跟前胸的肌肉都緊繃。
想了解更多,請參考Dr.53新書《不開刀,治頸椎》
網站頁籤
▼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老人跌倒了該怎麼辦?
老人跌倒是高齡台灣社會需重視的問題。
跌倒造成的髖骨骨折、脫臼、扭傷等,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讓長輩害怕再次跌倒,自信心受挫而減少外出活動,造成惡性循環。當長輩跌倒,要在送醫前評估意識與傷口狀況,也要記錄跌倒的6大情境題,作為未來預防跌倒的重要依據。
長輩跌倒怎麼辦?別急著扶他們起來!
因為在沒有任何評估的情況下,任何動作都可能造成二度傷害。
除了盡快撥打119叫救護車外,還可以做這些:
(一)評估長輩意識狀況
(二)評估長輩傷口狀況
(三)撥打119聯繫專業醫護人員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你知道職業球隊配置的醫療團隊是如何組成的嗎?他們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給這些球員呢?
原文出處: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一位偉大球員的誕生可歸功於三大要素:一是勤奮不懈的訓練,二是精確的運動科學,最後就是強而有力的運動醫療團隊。
一般人的觀念會認為,不就是受傷了才要看醫生、才要接受治療嗎?只要瞭解運動醫療團隊的分工與運作後,你可能會對這樣的想法有所改觀喔!
根據各專項的差異,賽事的長短、等級以及球隊的預算,運醫人員配置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大致可區分為「標配」和「選配」兩種類型。
一、標配(幾乎每支球隊都有的配置)
醫師(Doctor of Medicine, MD):醫師在運動醫療團隊中的角色是負責整合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液學檢驗等結果,給予正確的診斷,再根據診斷做出不同的醫療決策,如開立處方箋、藥物注射、手術或轉介給物理治療師等。當然醫師也有分成不同的專科,而在職業球隊中又以骨科醫師(Orthopedist)或復健科醫師(Physiatrist)最為常見。
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 PT):筆者認為物理治療的「物理」兩個字其實是翻譯上的誤解,Physical指的應該是「身體的」意思,而物理治療即是利用非侵入性(非手術)的方法去評估、治療病患身體上的疾病。物理治療師也會根據評估的結果下診斷,找出影響功能的危險因子,並利用儀器(modality)、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去達到預防及復原的效果。
運動傷害防護員(Athletic Trainer, AT):運動傷害防護員在醫療團隊裡的角色可比喻為選手與教練間的橋梁,比賽中當急性運動傷害發生時,協助進行第一時間的處理,判斷選手能否繼續留在場上。另外針對各專項運動員執行特定的功能性訓練,幫助選手能在受傷後順利重返賽場。
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會根據各專項的特性、不同球員的身體素質、以及選手在球隊中扮演的角色,設計個別化、有效且適當的肌力與體能訓練菜單,以達到選手運動表現的最佳化。
二、選配(不一定每支球隊都有的配置)
營養師(Dietitian):相信大家都有過減肥、健身的經驗吧?獲得正確且適當的營養絕對是所有運動的基礎。營養的攝取會根據非賽季或賽季而有所調整,非賽季又可區分為訓練期以及休假期;另外賽季中也分為賽前、賽中、賽後,身體在不同時刻、不同狀況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目標,如何正確的選擇及適時的補充正是營養師的價值所在。
心理師(Psychologist):球員在追求更好表現的同時,常會忽略了個人的心理狀況,尤其到了職業層級,很多時候比的是選手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如何在有限的出賽機會裡,把握住每個表現的瞬間更是每位年輕球員克服壓力的必經過程,更別說是緊張刺激的季後賽大場面了!如何維持專注力、控制焦慮的情緒,藉由心理技巧將壓力轉換為動力,心理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按摩治療師(Massage Therapist):按摩治療師能藉由許多徒手按摩技巧,例如瑞典式按摩(Swedish massage)、 深層組織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運動按摩(Sports massage)等,來調整選手們軟組織的張力,搭配伸展以維持良好的柔軟度,藉此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
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 DC):脊骨神經醫師會藉由非侵入性的手法調整脊椎的位置(alignment)以及脊神經的張力,是一種比較類似中醫師的替代療法,在某些國家設有正式的學位與執照,但目前在台灣還是不被承認的。
在MLB官方的一篇新聞稿中,就曾經公開了紅襪隊的醫療團隊組成,名單中包括了骨科醫師、內科醫師(Internist)、心臟科醫師(Cardiologist)、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按摩治療師和脊骨神經醫師,可見其陣容龐大且完整。
如何預防運動猝死?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運動猝死?
1、充分認識到自身健康狀況
定期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同時要加強運動現場的醫務監督。
2、運動時要控制好靶心率
靶心率又叫"運動中適宜心率",也就是在運動中用來衡量運動強度的一個標準。非運動員運動時的靶心率應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齡)×85%最佳。
3、保持適當運動量
不提倡未經訓練的普通市民參加馬拉松全程跑,由於強度大、運動時間長,容易發生意外。
4、運動時最好有個伴
不要空腹去鍛鍊,隨身帶著餅乾、糖果等小點心。無論是否有原發病,老年人出門鍛鍊身體最好有個伴,萬一發生意外也能及時發現、救治。
5、儘量避免惡劣天氣運動
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曬強烈的白天出門鍛鍊,避免中暑脫水;冬季、嚴重污染等惡劣天氣也要儘量避免戶外運動。
1、充分認識到自身健康狀況
定期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同時要加強運動現場的醫務監督。
2、運動時要控制好靶心率
靶心率又叫"運動中適宜心率",也就是在運動中用來衡量運動強度的一個標準。非運動員運動時的靶心率應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齡)×85%最佳。
3、保持適當運動量
不提倡未經訓練的普通市民參加馬拉松全程跑,由於強度大、運動時間長,容易發生意外。
4、運動時最好有個伴
不要空腹去鍛鍊,隨身帶著餅乾、糖果等小點心。無論是否有原發病,老年人出門鍛鍊身體最好有個伴,萬一發生意外也能及時發現、救治。
5、儘量避免惡劣天氣運動
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曬強烈的白天出門鍛鍊,避免中暑脫水;冬季、嚴重污染等惡劣天氣也要儘量避免戶外運動。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什麼樣的人容易運動猝死?!
近年來,隨著跑步大熱,馬拉松猝死案例時有發生,令人惋惜的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運動為什麼會導致猝死?哪些人容易在運動中猝死?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運動猝死?
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與心血管相關運動,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30分鐘內發生突然的、非外傷性的死亡。運動猝死好發於19-35歲的青壯年或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猝死的青壯年平常大多有體育鍛鍊的習慣,猝死時常在進行強度較大、時間較長的體育鍛鍊。專家指出,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與心血管相關。年齡35-40歲的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齡小於35歲的年輕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其他依次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脫垂、冠心病、主動脈瓣狹窄、擴張型心肌病、離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和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等。
50歲以上的運動猝死者幾乎均有冠心病,劇烈運動時洶湧澎湃的血流衝擊著冠狀動脈上的脂肪斑塊,最終將其從動脈壁上衝下來,堵塞遠端為心肌供血的小血管,此時心肌缺血,室顫發生,導致運動員猝死。
七類人參加體育鍛鍊尤其需要注意
1、心臟病人。
2、感冒的人,感冒病毒會引起心肌炎,導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而猝死。感冒後1~3周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浮腫或暈厥及時就診,感冒未愈不宜運動。
3、高血壓或心律不齊的人,超負荷運動容易導致血壓急升和心律失常。
4、糖尿病警惕大負荷運動誘發低血糖,糖尿病人也常合併心臟病。
5、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謝障礙。
6、未經系統訓練和平時體質較差的人群,過多的運動量加重心臟負擔。
7、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頑固的下背痛!!!
姿勢不良或缺乏運動是下背痛的常見原因
一般人最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是軟組織疼痛,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脊椎退化合併脊髓腔狹窄等。
根據統計有九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下背痛的經歷,若就門診看診病患的痠痛比例來說,下背痛和肩頸痠痛發生的比例可遠遠超過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的發生率。下背痛儼然已經成為一個不分族群、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全民痠痛」。
病患常以各種狀況來陳述可能背痛的原因,例如幼時曾從高處墜落或是生完小孩後產生背痛、背負太多重物後產生。有些人是稍作休息症狀即可消失,但有些人卻隱忍背痛,嚴重者壓迫神經根,會產生肢體疼痛以及肌肉麻痺的現象。下背痛的原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大部分的人(尤其是二十到五十歲的族群),下背痛的主要原因是不是骨頭痛,也不是骨質疏鬆,而是來自於脊椎附近的「肌肉」,是因為肌肉緊繃不協調所造成的痠痛。
當背痛患者照X光、做肌電圖、抽血結果都是正常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屬於「單純下背痛」一族。所謂單純下背痛,是指造成背痛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所引起的,真正造成疼痛的原因並不明確,但一般相信是與個人平常的姿勢不良與缺乏運動有很大的關係。
絕大部份的下背痛患者也都是屬於單純下背痛族群,痠痛位置在整個下背部,平常就有可能有悶痛感,太忙或太累時就會更加嚴重。在臨床的經驗裡,急性下背痛患者只要自我在家復健都可以自然痊癒,尤其是復健運動是改善單純下背痛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與運動,復發或演變成慢性下背痛的比例將會明顯增加。
一般人最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是軟組織疼痛,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脊椎退化合併脊髓腔狹窄等。
根據統計有九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下背痛的經歷,若就門診看診病患的痠痛比例來說,下背痛和肩頸痠痛發生的比例可遠遠超過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的發生率。下背痛儼然已經成為一個不分族群、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全民痠痛」。
病患常以各種狀況來陳述可能背痛的原因,例如幼時曾從高處墜落或是生完小孩後產生背痛、背負太多重物後產生。有些人是稍作休息症狀即可消失,但有些人卻隱忍背痛,嚴重者壓迫神經根,會產生肢體疼痛以及肌肉麻痺的現象。下背痛的原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大部分的人(尤其是二十到五十歲的族群),下背痛的主要原因是不是骨頭痛,也不是骨質疏鬆,而是來自於脊椎附近的「肌肉」,是因為肌肉緊繃不協調所造成的痠痛。
當背痛患者照X光、做肌電圖、抽血結果都是正常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屬於「單純下背痛」一族。所謂單純下背痛,是指造成背痛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所引起的,真正造成疼痛的原因並不明確,但一般相信是與個人平常的姿勢不良與缺乏運動有很大的關係。
絕大部份的下背痛患者也都是屬於單純下背痛族群,痠痛位置在整個下背部,平常就有可能有悶痛感,太忙或太累時就會更加嚴重。在臨床的經驗裡,急性下背痛患者只要自我在家復健都可以自然痊癒,尤其是復健運動是改善單純下背痛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與運動,復發或演變成慢性下背痛的比例將會明顯增加。
什麼是膝蓋積水?
人體的膝蓋有很多個滑液囊,它們是保護膝關節的急先鋒。
平時這些滑液囊是處於一種「塌陷」的狀態,但是如果膝關節受到了反覆的摩擦(例如跪在地上擦地板),或者是被外力撞擊(例如車禍跌倒),滑液囊就會充滿關節液,藉以保護旁邊如肌腱、軟骨等的重要構造。關節積水俗稱「管家膝」,就是指常常因為跪著擦地板的動作而導致關節積水。如果沒有適當處理,積水可能會反覆發作。
症狀
膝關節的腫脹與疼痛,伴隨著僵硬的感覺
皮膚看起來變的亮亮光滑(因為皮膚被撐開的關係)
上下樓梯、蹲下去都會很脹很難過,更嚴重時連坐著、站著也不舒服
嚴重的只要走太久,或是運動過後就會復發
造成原因
反覆蹲或跪的動作
痛風
膝關節使用過度
運動傷害
容易發生的族群
家庭主婦
中年男性(痛風)
愛運動的年輕人(運動傷害)
關節炎患者
膝蓋曾經受過傷的人
平時這些滑液囊是處於一種「塌陷」的狀態,但是如果膝關節受到了反覆的摩擦(例如跪在地上擦地板),或者是被外力撞擊(例如車禍跌倒),滑液囊就會充滿關節液,藉以保護旁邊如肌腱、軟骨等的重要構造。關節積水俗稱「管家膝」,就是指常常因為跪著擦地板的動作而導致關節積水。如果沒有適當處理,積水可能會反覆發作。
症狀
膝關節的腫脹與疼痛,伴隨著僵硬的感覺
皮膚看起來變的亮亮光滑(因為皮膚被撐開的關係)
上下樓梯、蹲下去都會很脹很難過,更嚴重時連坐著、站著也不舒服
嚴重的只要走太久,或是運動過後就會復發
造成原因
反覆蹲或跪的動作
痛風
膝關節使用過度
運動傷害
容易發生的族群
家庭主婦
中年男性(痛風)
愛運動的年輕人(運動傷害)
關節炎患者
膝蓋曾經受過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