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解剖圖看不到 筋膜為何重要?


今年初我到美國科羅拉多州參加一個特別的課程,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筋膜解剖課程,而且是和國際筋膜大師,也是「解剖列車」一書作者Thomas Myers近身學習。在沒有特殊處理(只有冰凍)過的大體老師身上,用五天的時間,從外觀的觀察、肢體的觸感、皮膚的分離開始,一層一層向身體內部探索。課程開始前大師告訴我們: 「這是全世界只有極少數人可以享有的特權,藉由別人身體來了解自己的身體,不只是用看的,而是用做的,可以讓我們在回去臨床碰著病人的身體時有更深的感受。」感謝這些無名的大體老師,謝謝您們奉獻自己成就他人。感謝 Tom, Todd, Lauri, Holly 帶給我如此精彩的課程。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在教室內努力工作和分享,讓我可以有更多的學習。感謝邱熙亭(his-Ting Chiu,Justin安排所有的生活事情還有給我一對一的教學,感謝Andy Hung讓我看到大師風範並且給我許多一針見血的回應。感謝我團隊的夥伴,在地球的另一端承擔負荷和壓力,讓我可以專心學習。
連續五天,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我們在和時間賽跑。體力和腦力的消耗不在話下,而我的心中仍不停探索自己千里迢迢來上課是為了什麼?筋膜解剖和大體解剖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筋膜這麼重要?為什麼現在治療病人的疼痛或退化都要想到筋膜?
我找到的答案是: 筋膜是身體的內在感覺器官、筋膜是身體的支撐、筋膜是身體的介質、筋膜是運動表現好壞的關鍵、筋膜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顧好筋膜,可以同時顧好很多面向,超級有效率!所有的治療或是運動處方,都無法忽略筋膜。
什麼是筋膜
筋膜是最近幾年的顯學。不管在醫學或是在運動領域,好像不談筋膜就落伍一樣。面對這股筋膜熱潮,有些人認為只是一種流行或噱頭,過一陣子就沒有了。但我認為筋膜觀念的廣布,代表我們對人體認知從侷限思維演進到整體思維,這是一種境界的提升。  
筋膜是廣布在全身,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軟組織,是身體張力傳遞的網絡基礎。結締組織散布在身體的不同器官,因為部位不同,結締組織的型態和功能也不盡相同,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條形狀、有的則是網狀構造。筋膜就是由結締組織所構成,它的構造好像我們用來保護高級水果的網狀泡棉,包覆著骨頭、肌腱、韌帶、血管、神經、脂肪、…等構造,從外而內、錯綜複雜,構成綿密的保護網,筋膜協助身體動作力量的傳遞,並提供穩定的支撐力。
筋膜對我們認知最大的挑戰,就是它不是一個具體成形的器官(例如心臟、骨頭、神經),所以我們從沒有在衛教文或是解剖圖上看到。但是包住心臟、包住骨頭、包住神經的那層薄膜,還有肌肉的肌外膜、肌束膜、肌內膜,都包含在一張相互連通的筋膜網中。有一種論述甚至這樣比喻:身體骨頭是浮在筋膜網上面的。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就是筋膜網的具體顯現。即使像眨眼睛或動手指頭般細微的動作都會聯動到整個身體,影響不可不大。
2007年在波士頓哈佛醫學院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筋膜研究會議中,來自不同國家的三個研究團隊分別發表了重要研究指出:筋膜組織中存在豐富的感覺神經。很有趣的是,筋膜組織中大部分的神經元是可以感受多種刺激的「多功能感受器」,尤其是身體的本體感覺。研究甚至發現本體感覺信號可以抑制潛在的肌筋膜疼痛感,尤其是人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對於慢性肌筋膜疼痛的病人,強化本體感覺的治療或訓練可以有效降低疼痛指數,對於這類的病人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單靠運動就可以減緩疼痛,就不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物。
我怎麼生活,我的筋膜就怎麼生長。
身體的運作就像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曲一樣,必須要所有的樂手適時適切的演出,才可以演奏出動人心弦的樂曲。身體的疼痛或疾病,來自於多層次的不協調。藥物或手術或許可以解一時之憂,但根本之道仍要回到平衡和協調。「我怎麼生活,我的筋膜就怎麼生長。」聽到大師說這句話時我省思很久,真的就是我們今天的種種就是過去我們種種的總和。我不喜歡身上的病痛,我想要健康的身體,我要做的事情就是開始改變,朝好的地方改變。就筋膜而言,隨時觀照自己的生活細節,從姿勢、運動、飲食、睡眠、情緒都照顧,不馬虎不懈怠去做,筋膜才會長成我們所要的樣子。

學然後知不足,是我在這趟行程最大的體會。身體運作是整體的,巨觀和微觀的連結遠遠超過人類科學的理解。我願意在已知上努力擴充學習,更要在未知上隨時保持敬畏。感謝這些無名的大體老師,謝謝您們奉獻自己成就他人。因為您們,我們可以過更有品質的生活,接受更完善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