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頸椎病的自我檢測法

最簡單的自我檢視包含「坐」與「站」。先來說坐姿的問題,當我們 在打電腦的時候,會翹腳、歪身體,這些動作會讓骨盆傾斜,導致了全身上 下關節肌肉的不均衡。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 5 秒鐘自我檢測:
1. 放鬆身體,正坐在椅子上。
2. 下巴緊縮,然後頭左右轉一轉。
3. 放鬆下巴,將頭左右轉一轉。 你會發現縮下巴的時候,頭左右轉的角度會稍微變大。

如果測試時頸椎轉的角度,在下巴『有縮』『沒有縮』的時候旋轉的角度很接近,就代表我們的頸椎沒有問題;轉的角度差距越大,就代表頸椎的問題越嚴重。

當一個頸椎病的病人,就例如我,頭轉動時在肩頸的肌肉都是緊繃的,就可能已經出現了 上交叉症候群,包含肩頸跟前胸的肌肉都緊繃。

想了解更多,請參考Dr.53新書《不開刀,治頸椎》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老人跌倒了該怎麼辦?



老人跌倒是高齡台灣社會需重視的問題。
跌倒造成的髖骨骨折脫臼扭傷等,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讓長輩害怕再次跌倒,自信心受挫而減少外出活動,造成惡性循環。當長輩跌倒,要在送醫前評估意識與傷口狀況,也要記錄跌倒的6大情境題,作為未來預防跌倒的重要依據。

長輩跌倒怎麼辦?別急著扶他們起來!
因為在沒有任何評估的情況下,任何動作都可能造成二度傷害。

除了盡快撥打119叫救護車外,還可以做這些:
(一)評估長輩意識狀況
(二)評估長輩傷口狀況
(三)撥打119聯繫專業醫護人員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你知道職業球隊配置的醫療團隊是如何組成的嗎?他們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給這些球員呢?




原文出處: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一位偉大球員的誕生可歸功於三大要素:一是勤奮不懈的訓練,二是精確的運動科學,最後就是強而有力的運動醫療團隊。
一般人的觀念會認為,不就是受傷了才要看醫生、才要接受治療嗎?只要瞭解運動醫療團隊的分工與運作後,你可能會對這樣的想法有所改觀喔!
根據各專項的差異,賽事的長短、等級以及球隊的預算,運醫人員配置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大致可區分為「標配」「選配」兩種類型。

一、標配(幾乎每支球隊都有的配置)
醫師(Doctor of Medicine, MD):醫師在運動醫療團隊中的角色是負責整合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液學檢驗等結果,給予正確的診斷,再根據診斷做出不同的醫療決策,如開立處方箋、藥物注射、手術或轉介給物理治療師等。當然醫師也有分成不同的專科,而在職業球隊中又以骨科醫師(Orthopedist)或復健科醫師(Physiatrist)最為常見。

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 PT):筆者認為物理治療的「物理」兩個字其實是翻譯上的誤解,Physical指的應該是「身體的」意思,而物理治療即是利用非侵入性(非手術)的方法去評估、治療病患身體上的疾病。物理治療師也會根據評估的結果下診斷,找出影響功能的危險因子,並利用儀器(modality)、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去達到預防及復原的效果。

運動傷害防護員(Athletic Trainer, AT):運動傷害防護員在醫療團隊裡的角色可比喻為選手與教練間的橋梁,比賽中當急性運動傷害發生時,協助進行第一時間的處理,判斷選手能否繼續留在場上。另外針對各專項運動員執行特定的功能性訓練,幫助選手能在受傷後順利重返賽場。

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會根據各專項的特性、不同球員的身體素質、以及選手在球隊中扮演的角色,設計個別化、有效且適當的肌力與體能訓練菜單,以達到選手運動表現的最佳化。

二、選配(不一定每支球隊都有的配置)
營養師(Dietitian):相信大家都有過減肥、健身的經驗吧?獲得正確且適當的營養絕對是所有運動的基礎。營養的攝取會根據非賽季或賽季而有所調整,非賽季又可區分為訓練期以及休假期;另外賽季中也分為賽前、賽中、賽後,身體在不同時刻、不同狀況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目標,如何正確的選擇及適時的補充正是營養師的價值所在。

心理師(Psychologist):球員在追求更好表現的同時,常會忽略了個人的心理狀況,尤其到了職業層級,很多時候比的是選手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如何在有限的出賽機會裡,把握住每個表現的瞬間更是每位年輕球員克服壓力的必經過程,更別說是緊張刺激的季後賽大場面了!如何維持專注力、控制焦慮的情緒,藉由心理技巧將壓力轉換為動力,心理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按摩治療師(Massage Therapist):按摩治療師能藉由許多徒手按摩技巧,例如瑞典式按摩(Swedish massage)、 深層組織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運動按摩(Sports massage)等,來調整選手們軟組織的張力,搭配伸展以維持良好的柔軟度,藉此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

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 DC):脊骨神經醫師會藉由非侵入性的手法調整脊椎的位置(alignment)以及脊神經的張力,是一種比較類似中醫師的替代療法,在某些國家設有正式的學位與執照,但目前在台灣還是不被承認的。
在MLB官方的一篇新聞稿中,就曾經公開了紅襪隊的醫療團隊組成,名單中包括了骨科醫師、內科醫師(Internist)、心臟科醫師(Cardiologist)、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肌力與體適能訓練員、按摩治療師和脊骨神經醫師,可見其陣容龐大且完整。




如何預防運動猝死?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運動猝死?
1、充分認識到自身健康狀況
定期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同時要加強運動現場的醫務監督。

2、運動時要控制好靶心率
靶心率又叫"運動中適宜心率",也就是在運動中用來衡量運動強度的一個標準。非運動員運動時的靶心率應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齡)×85%最佳。

3、保持適當運動量
不提倡未經訓練的普通市民參加馬拉松全程跑,由於強度大、運動時間長,容易發生意外。

4、運動時最好有個伴
不要空腹去鍛鍊,隨身帶著餅乾、糖果等小點心。無論是否有原發病,老年人出門鍛鍊身體最好有個伴,萬一發生意外也能及時發現、救治。

5、儘量避免惡劣天氣運動
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曬強烈的白天出門鍛鍊,避免中暑脫水;冬季、嚴重污染等惡劣天氣也要儘量避免戶外運動。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什麼樣的人容易運動猝死?!



近年來,隨著跑步大熱,馬拉松猝死案例時有發生,令人惋惜的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運動為什麼會導致猝死?哪些人容易在運動中猝死?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運動猝死?

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與心血管相關運動,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30分鐘內發生突然的、非外傷性的死亡。運動猝死好發於19-35歲的青壯年或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猝死的青壯年平常大多有體育鍛鍊的習慣,猝死時常在進行強度較大、時間較長的體育鍛鍊。專家指出,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與心血管相關。年齡35-40歲的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齡小於35歲的年輕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其他依次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脫垂、冠心病、主動脈瓣狹窄、擴張型心肌病、離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和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等。

50歲以上的運動猝死者幾乎均有冠心病,劇烈運動時洶湧澎湃的血流衝擊著冠狀動脈上的脂肪斑塊,最終將其從動脈壁上衝下來,堵塞遠端為心肌供血的小血管,此時心肌缺血,室顫發生,導致運動員猝死。

七類人參加體育鍛鍊尤其需要注意
1、心臟病人。
2、感冒的人,感冒病毒會引起心肌炎,導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而猝死。感冒後1~3周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浮腫或暈厥及時就診,感冒未愈不宜運動。
3、高血壓或心律不齊的人,超負荷運動容易導致血壓急升和心律失常。
4、糖尿病警惕大負荷運動誘發低血糖,糖尿病人也常合併心臟病。
5、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謝障礙。
6、未經系統訓練和平時體質較差的人群,過多的運動量加重心臟負擔。
7、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頑固的下背痛!!!

姿勢不良缺乏運動是下背痛的常見原因
一般人最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是軟組織疼痛,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脊椎退化合併脊髓腔狹窄等。

根據統計有九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下背痛的經歷,若就門診看診病患的痠痛比例來說,下背痛和肩頸痠痛發生的比例可遠遠超過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的發生率。下背痛儼然已經成為一個不分族群、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全民痠痛」

病患常以各種狀況來陳述可能背痛的原因,例如幼時曾從高處墜落或是生完小孩後產生背痛、背負太多重物後產生。有些人是稍作休息症狀即可消失,但有些人卻隱忍背痛,嚴重者壓迫神經根,會產生肢體疼痛以及肌肉麻痺的現象。下背痛的原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大部分的人(尤其是二十到五十歲的族群),下背痛的主要原因是不是骨頭痛,也不是骨質疏鬆,而是來自於脊椎附近的「肌肉」,是因為肌肉緊繃不協調所造成的痠痛。
當背痛患者照X光、做肌電圖、抽血結果都是正常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屬於「單純下背痛」一族。所謂單純下背痛,是指造成背痛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所引起的,真正造成疼痛的原因並不明確,但一般相信是與個人平常的姿勢不良與缺乏運動有很大的關係。

絕大部份的下背痛患者也都是屬於單純下背痛族群,痠痛位置在整個下背部,平常就有可能有悶痛感,太忙或太累時就會更加嚴重。在臨床的經驗裡,急性下背痛患者只要自我在家復健都可以自然痊癒,尤其是復健運動是改善單純下背痛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與運動,復發或演變成慢性下背痛的比例將會明顯增加。



什麼是膝蓋積水?

人體的膝蓋有很多個滑液囊,它們是保護膝關節的急先鋒。
平時這些滑液囊是處於一種「塌陷」的狀態,但是如果膝關節受到了反覆的摩擦(例如跪在地上擦地板),或者是被外力撞擊(例如車禍跌倒),滑液囊就會充滿關節液,藉以保護旁邊如肌腱、軟骨等的重要構造。關節積水俗稱「管家膝」,就是指常常因為跪著擦地板的動作而導致關節積水。如果沒有適當處理,積水可能會反覆發作。

症狀
膝關節的腫脹與疼痛,伴隨著僵硬的感覺
皮膚看起來變的亮亮光滑(因為皮膚被撐開的關係)
上下樓梯、蹲下去都會很脹很難過,更嚴重時連坐著、站著也不舒服
嚴重的只要走太久,或是運動過後就會復發

造成原因
反覆蹲或跪的動作
痛風
膝關節使用過度
運動傷害

容易發生的族群
家庭主婦
中年男性(痛風)
愛運動的年輕人(運動傷害)
關節炎患者
膝蓋曾經受過傷的人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天氣變冷運動一定要更注意暖身運動及溫差喔!

最近寒流來,溫度開始降低,身體為保暖,會收縮肌肉與血管,以減少熱量流失,也因此很多時候會覺得身體「卡卡的」,行動不靈活,若在身體還沒有熱身時快速運動,容易造成身體受傷、跌倒。
很多人在運動時,常因為一個突然較大的動作,導致抽筋或肌肉拉傷,這是因為身體未做好準備,肌肉供氧量不足,造成乳酸堆積,而使得肌肉疲勞。冬季早上出門晨運,從溫暖的環境突然進入寒冷的戶外,肌肉、血管會急速收縮,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小心。

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慢跑或自行車緩騎,都是很適合用來熱身的方式,可以視個人身體狀況進行約5~10分鐘。至於如何判別是否達到熱身效果,一方面可以感覺身體末梢是否都溫暖並適度放鬆,或是測量有氧心跳率,只要所選擇的運動可以達到有氧心跳率,就是有氧運動。

有氧心跳範圍因人而異,一般的計算公式是個人最大心跳率的60~80%(最大心跳率=208−個人年齡×0.7)。
例如,40歲的人每分鐘最大心跳率是208−40×0.7=180,有氧心跳率則為108~144。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8點教你『自我檢測』是否脊椎側彎

低頭的動作讓頭向前傾,整個身體的重心也因此向前移動,為了維持身體的直立與平衡,身體的上半身就必須向後拱起,造成了駝背的現象,接著就是腰椎代償性的過度彎曲,這會連帶也導致骨盆前傾,整個脊椎曲線會從原本的「小S」型變成「大S」型而過度扭曲,扭曲的範圍就像是骨牌崩倒一樣,從頸椎一直往下蔓延到尾椎,稱之為脊椎的「骨牌效應」

脊椎就像是身體的大樑。大樑歪了,再壯觀再高大的房子都將分崩摧毀;脊椎歪了,再強壯再年輕的身體也將百病叢生。如果你有下列的現象的時候,很有可能已經處於這樣的骨牌效應之中了:
1.一天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超過八小時
2.兩邊肩膀一高一低
3.內衣肩帶很容易滑落
4.頭髮的瀏海太長蓋過眉毛
5.頭會習慣性偏一邊
6.不自覺就會用手拖著臉撐在桌子上
7.駝背
8.常覺得枕頭不合,或是容易落枕

脊椎的歪斜初期是由脊椎的錯位開始,就是原本正常的脊椎骨,因為姿勢不良而受力不均衡,而導致脊椎生理解剖位置的改變。脊椎除了有支持身體的作用以外,其內還有脊髓,是中樞神經之一,所有身體的感覺或是運動都必須靠脊髓的神經來傳遞,脊椎的錯位會導致神經的傳遞障礙,導致身體的訊息無法被有效率的接收與發送,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慢性疼痛、運動功能障礙、手腳麻痺、肌肉無力萎縮…,對身體的運作與生活品質影響甚鉅。

除此之外,因為身體的交感神經鏈就附著在脊椎的兩側,脊椎錯位也會連帶影響交感神經(也叫做自律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這個影響就更大更深遠了,舉凡循環、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內分泌等系統都是由交感神經系統所控制,脊椎錯位就有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失調,也會讓上述的任何一個系統運作紊亂,長期下來產生各種慢性疾病。曾經看過一個醫學的統計數據,目前已知就有一百多種疾病與脊椎病變有密切關係!古人說:「脊椎為百病之源,確實有它的道理。



脊椎側彎 發育期好發!!!

●什麼是脊椎側彎?
當我們從後面看身體,正常的脊椎從上到下是呈一直線的,如果脊椎向身體的任何一邊彎曲歪斜,就是所謂的脊椎側彎。
事實上,大部分的脊椎側彎並不是單純平面的左右傾斜,而是一種3D「旋轉」的變形,脊椎變得好像旋轉梯一樣。

●為什麼會脊椎側彎?
大部分的脊椎側彎都是不良姿勢所引起的,尤其是正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如果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老愛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且又不愛運動,就很容易導致脊椎側彎。
有些家長會把脊椎側彎歸咎於書包背太重所引起,但這並沒有直接的證據來加以證明,更何況,一天背書包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幾十分鐘。
有一小部份的脊椎側彎則是因為特別的原因,例如脊椎的發育異常、長短腳、脊椎感染、或是肌肉神經病變(例如小兒麻痺、腦性麻痺、肌肉萎縮症)所造成。

●脊椎側彎會怎樣?
如果有脊椎側彎,脊椎旁邊的肌肉就會因為兩邊不平衡而拉扯,肌肉容易疲勞僵硬,出現腰痠背痛的現象。如果再加上缺乏運動和姿勢不良,身體還會演變成慢性的肌筋膜發炎,直接影響工作、上課、睡眠等生活品質。
等到年紀大的時候,脊椎也會因此而提早退化,導致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最後得要開刀才能治好。
由於脊椎側彎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外觀。嚴重的脊椎側彎患者看起來就是頭歪一邊、肩膀一高一低,連走路的時候都不容易保持平衡。
與眾不同的外觀會讓脊椎側彎的小朋友失去自信,不敢與別人相處,久而久之還可能演變成悲觀憂鬱的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發展的障礙。除此之外,變形的脊椎還會壓迫胸腔,影響心肺功能,對健康與壽命產生嚴重的威脅。

●脊椎側彎要怎樣治療?一定要開刀嗎?
脊椎側彎的成因很複雜,在治療方面也要就病因、年齡、部位、以及嚴重程度作多方面的考量。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來訂定不同的治療計畫:
◎彎曲角度<25°:姿勢矯正和運動
◎25°<彎曲角度 < 40°:穿戴特殊背架
◎彎曲角度 >40°:開刀治療
但是如果脊椎側彎的角度增加的速度太快,或是有神經被壓迫、心肺功能變差的症狀出現,就要考慮開刀治療。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如何簡單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要如何避免?
●徹底調整工作環境的設置(例如滑鼠、鍵盤)和工具。
●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
●工作時,可以戴上沒有指套的手套(可以減少震動和保暖)。
●避免會導致症狀出現的動作。

◎有哪些治療方式?
●確認診斷:利用X光、肌電圖的檢查來確認手麻的真正原因。
●配戴專用的副木,對於輕度到重度的患者效果很好。
●復健治療:熱療、雷射、遠紅外線、超音波、電療、運動治療。
●局部注射:在腕隧道的周圍注射藥物,但通常會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無效時,才會考慮此種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藥物、復健、打針)都無效時,檢查發現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手掌的肌肉已經出現無力、萎縮的現象。
開刀的方式其實很單純,就是在手腕的地方開一個小洞,接著放鬆韌帶就完成。開刀的傷口很小,而且只要局部麻醉,開完刀就可以回家休息。

◎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症狀輕微的病患,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全恢復。
●接受開刀治療的病患,恢復期從2周到數個月都有可能。

恢復的時間長短其實在於平常的保養。如果沒有調整工作或運動方式,以及盡量避免過度使用手腕,不但恢復的時間會拉長,而且可能很快又復發。



傳說中的初代文明病腕隧道症候群

在手腕關節的部位,有一個由骨頭、韌帶所圍起來像隧道的構造,稱為「腕隧道」,有一條負責支配手部感覺和肌肉的「正中神經」就是從這個隧道進到手掌部位(如上圖)

當這個隧道式的空間變狹窄時,就會壓迫到正中神經,進而產生了手掌麻痺、無力,甚至肌肉萎縮的現象,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症狀:
●剛開始只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覺得手部有僵硬的感覺。
●接著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刺的感覺。
●再嚴重時,會出現感覺麻痺、灼熱、還有無力感。
●症狀常常在睡覺睡到半夜,或者是剛睡醒的時候最明顯。甩甩手可以減輕症狀,很多人會半夜醒來「甩手」,才能繼續睡覺。
●有些人可能只是騎摩托車、做家事就開始手麻,更嚴重的是,連靜止不動,手掌都是麻麻的。

◎造成原因:
●手腕過度使用。
●手腕做太多彎曲的動作。

◎容易發生的族群:
●中、老年的家庭主婦。
●孕婦(懷孕後期)。
●生產線的作業員。
●長期使用電腦的電腦族。
●工作時,要使用會震動的機器:例如建築工、木工、牙醫師、清潔人員。
●糖尿病患。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肌腱炎鈣化怎麼辦?


你能做的事
1.急性發作時可局部冰敷減輕疼痛和消炎。
2.急性期的疼痛稍微緩解時,要馬上在不產生疼痛的範圍內作關節活動度的運動,避免關節沾黏而產生五十肩。

醫師能為你做的事
1.藥物治療。
2.復健治療:熱療、遠紅外線、超音波、電療、運動治療。
3,局部注射:已經變成慢性發炎,而且藥物和復健治療都無效時。打針的效果大致都很不錯。
4.空針抽取:用針試著把鈣化物抽取出來。
5,體外震波:新的治療方法,利用音波來震碎鈣化的部位,原理類似治療腎臟或膽囊結石時所用的體外碎石術。
6.手術治療:很少會發生的狀況,是保守治療(藥物、復健、打針)都無效的時候才考慮。

復健
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肩關節的關節活動度運動。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1.若接受適當的治療,急性發作是一週內就可以完全恢復。
2.慢性或較嚴重的發炎則可能需要六個星期或更久的時間。
3.鈣化性肌腱炎如果沒有治療完全,可能會演變成五十肩,造
4.成極大的不便,可盡早考慮積極的新治療方法。

鈣化性肌腱炎的新治療
◎超音波導引穿刺鈣化物
 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將治療藥物注射到鈣化發炎的肌腱及滑液囊,迅速緩解症狀。另外可以透過超音波的導引,利用針頭穿刺或抽出鈣化物,並誘發血球、血管的增生,以加速結石的排除。

◎增生注射治療(Prolotherapy or Regenerative Injection Therapy, RIT)分批注射高濃度葡萄糖增生劑的方式,引起肩膀的輕微發炎,刺激身體啟動原有的修補反應,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增加肌腱及韌帶的強度,達到修補作用,啟動身體「自癒能力」,回歸身體自然運作的增強療法。

◎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是一種非侵入性、不麻醉、不開刀的療法,透過體外瞬間產生的能量波刺激鈣化物(結石),造成鈣化物的崩解及促進微血管增生,幫助組織再生修復,臨床研究治療效果良好,對長年忍受運動傷害,以及慢性骨骼肌肉傷害是很好的治療方式。



肩鈣化性肌腱炎


肩鈣化性肌腱炎即是肌腱上有鈣化物的沉澱(結石)合併發炎現象。

症狀
疼痛可能突然發生,而且是很劇烈的疼痛。
疼痛的位置在肩膀的上方與前方,有時會痛到手臂的上方。
疼痛可能不明原因就突然發作,也就是說,疼痛不一定和身體的動作、姿勢、受傷,或者是劇烈運動有關。
小小的動作就會引發疼痛,尤其是手臂舉高的動作,所以發作時常常會把手臂緊靠身體而不敢活動。
痛起來連睡覺都有困難。

造成原因
肌腱的慢性發炎
老化反應

容易發生的族群
家庭主婦。
需要手臂舉過肩膀的工作:例如老師、油漆工、清潔人員、賣場的鋪貨人員。

運動項目:太多手舉過肩膀動作的運動。
例如:投擲運動:棒球、壘球。
使用球拍的運動:網球、羽毛球、壁球。
其他:游泳、排球、籃球、舉重。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髖關節『卡到音』治療小撇步

醫師能為你做的事
1.藥物治療。
2.復健治療:熱療、遠紅外線、超音波、短波、電療、運動治療。
3.局部注射:不會很建議用打類固醇的方法來治療。
4.手術治療:保守治療(藥物、復健)都無效時才考慮。

復健運動
1.「把太緊的肌肉拉鬆!」是最簡單直接的治療。也就是大腿肌肉的伸展運動。(如上圖)
2.針對比較無力的肌肉作重點肌力訓練。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六個星期



髖關節的神祕聲響!!!

髖關節卡到音?!





這是一個現象的統稱,指的是髖關節在身體活動的時後會「劈啪」作響,而造成這個部位的疼痛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大腿的肌肉太緊,身體在活動時一直「卡」到骨盆的骨頭。
復健科醫師會仔細的先找出真正的原因,然後用不同的方式的將問題矯正過來,而不是單純的就只有吃藥和做復健而已。

症狀
走路、爬樓梯的時候感覺髖關節會「劈啪」作響
髖關節有疼痛緊繃的感覺
會覺得大腿骨好像要脫臼跑掉

造成原因
大腿外側或內側的肌肉太緊
滑囊發炎
髖關節的軟骨受傷

容易發生的族群
任何族群都可能發生,尤其是工作上需要常常走路的女性

運動項目:跳舞、跑步

你能做的事
避免從事會造成不舒服的動作
平常的局部熱敷與按摩,並且加強髖關節附近的伸展運動
運動前完整的熱身與伸展操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預防運動扭傷、拉傷小貼仕!


預防當然是避免類似傷害的第一要務。在此提供一些小秘方:
穿合腳的鞋子;運動前做適度的熱身;配戴特殊運動相關的護具;完整的伸展操,運動後的伸展操比運動前來得重要;適度的重量訓練,強化肌力;充足及完整的營養攝取。

如果不幸受傷,在急性期要把握PRICE原則,即保護患處(protection)、適度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患處(compression),以及抬高患處(elevation),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後再改用熱敷。

疼痛、腫脹等症狀若在二十四小時後持續或更加嚴重,應到醫院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提醒大家,切勿在急性期或亞急性期(一週內)做推拿的治療,因為不穩定的關節或出血的情形,可能會因不當的推拿造成嚴重的後果,喪失日後運動的權利。因此在推拿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尋求復健科或骨科醫師的評估,確定沒有相關的禁忌症之後,再接受治療,以免得不償失。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扭傷VS拉傷 哩肝災?!



「扭傷」是指韌帶受到不正常的力量導致過度伸展,甚至斷裂。

「拉傷」是指肌肉或肌腱因非常力而扭曲、擠壓,甚至斷裂。

兩者都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在急性期要把握PRICE原則進行處置,切忌不當推拿,以免傷害加劇。

大部分的人一定有過「腳扭到」、「筋拉到」的不愉快經驗。
縱使不是運動選手,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例如趕公車、下樓梯、彎腰拿東西等,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受傷,造成極大的困擾。

所謂的扭傷與拉傷,在醫學上其實是有明確定義的。

「扭傷」
是指「韌帶」受到不正常的力量導致過度伸展,甚至斷裂。
韌帶是連接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結締組織,主要作用在於維持關節的穩定度。

「拉傷」
是指「肌肉」或「肌腱」受到不正常的力量而扭曲、擠壓,甚至斷裂。
肌腱則是連接肌肉與骨骼間的索狀結締組織,它的大小因肌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急性的扭傷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外力造成,例如跌倒或者是身體與身體的撞擊,這種不當的力量會使我們的關節偏離正常的位置,造成連接關節間的韌帶過度伸展,甚至斷裂。
常見的受傷動作有手部過度伸展地著地(如排球救球、棒壘球滑壘)、跳躍後在腳的側面著地(如籃球、排球、網球),以及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跑步等。
急性的肌肉拉傷,可能因為身體的直接撞擊、過度伸展或是肌肉的過度收縮(如不正確的重量訓練)所造成。慢性的肌肉拉傷大多起源於長時間、重複性的過度使用身體某個部位的肌肉,在缺乏休息的情況最容易發生。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處理腳踝扭傷?



你能做的事
急性疼痛期:PRICE原則
穿戴護踝保護
如果扭傷的很嚴重,走路時要使用柺杖,以免二度受傷
急性期過後可以局部冰敷,再加上關節運動
如果兩個星期後還會疼痛,或者是走路時關節有「鬆鬆」的感覺,要找復健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治療

醫師能為你做的事
確認診斷:用超音波和X光片檢查受傷的程度,並且看看是否有其他構造的受傷。
幫比較嚴重的病患配戴護木,避免二度受傷。

藥物治療
復健治療:熱療、遠紅外線、雷射、超音波、電療、運動治療。
局部注射:慢性發炎,而且藥物與復健治療無效時才會考慮打針。
手術治療:極少機會發生,除非復健無效,而且關節已經鬆弛才會考慮。

復健運動
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踝關節的關節運動。
踝關節的伸展與肌力訓練運動、以及本體感覺訓練的運動。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輕微扭傷:約兩到四個星期可恢復。
中度扭傷(韌帶有局部斷裂):約四到八個星期
嚴重扭傷(韌帶整條斷裂、關節鬆弛):不管有沒有接受手術治療,都需要六到十二個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

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剛扭傷的急性期作「推拿」,因為不穩定的關節或出血的情形可能會因不當的推拿造成骨頭、關節、血管的嚴重傷害,常有病患因此而開刀治療。因此在推拿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尋求專科醫師的評估,確定沒有相關的禁忌症之後,再接受治療,以免得不償失。



認識腳踝扭傷(翻腳刀)



認識翻腳刀
每個人應該都有扭到腳的經驗,最常見的就是「翻腳刀」的動作。腳踝扭傷絕對不是在運動的時候才會發生,日常生活中只要在走路或爬樓梯的時候,腳絆到東西或是一腳踩空都會把腳踝扭傷。
這在復健科的門診中,學生跟年輕的女性可是佔了很大的部份。
踝關節的周圍有很多條韌帶包覆著,作用像膠帶一樣把關節緊緊的包起來,讓我們不論怎麼跑、怎麼跳都不會受傷。這麼多條韌帶中,尤其是以位在腳踝外側的「前距腓骨韌帶」最為重要,這條韌帶如果斷掉,整個腳踝就會變成鬆垮垮的。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很容易變成慢性扭傷。除了走路會隱隱作痛以外,還可能動不動就又扭傷。

症狀
腳踝部位的紅、腫、熱、痛
有時加上腳板的瘀青積血
嚴重時痛到無法踩地,一壓到更是痛到不行
即使是消腫了,走路時可能還會覺得怪怪的,稍微不慎就又扭傷

造成原因
走路時腳踩空
跳起來以後著地不小心踩歪

容易發生的族群
任何年紀、任何族群、任何運動都可能發生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如何治療椎間盤突出?


◎我自己能做什麼,來預防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久坐或久站。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均衡飲食,可以考慮補充一些抗氧化物,減少老化反應。
●有不舒服時,配合醫師的建議積極治療。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90%以上的椎間盤突出是不需要開刀的!除了一些狀況發生時:
●長時間的疼痛(大於3個月),而且吃藥做復健都沒有改善。
●肌肉萎縮。
●肌肉無力。
●大小便功能障礙。

椎間盤突出最怕延誤治療時機,亂吃藥、亂推拿都可能產生嚴重後遺症,「平常重保養,發作快就醫」是最好的準則。椎間盤突出很容易復發,即使只是打噴嚏或閃到腰,都可能讓椎間盤又突出來壓迫神經。所以不管是用復健或開刀治療而恢復的病患,日後都還是要小心維持正確姿勢和運動習慣,以免噩夢重複發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到臉書粉絲專頁→林頌凱醫師 Dr.53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



認識椎間盤突出
構成身體的「龍骨」的脊椎是由一塊塊的脊椎骨,從上而下連接而成,在脊椎骨與脊椎骨的中間,有叫做「椎間盤」的軟骨。椎間盤如果受到不正常的擠壓,就可能會往外面突出,就好像手指用力壓一塊夾心餅乾,裡面的奶油被擠壓出來一樣。

◎為什麼會椎間盤突出?
老化和生活習慣不良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兩大禍首。生活習慣不良,包括了姿勢或身體動作不正確、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抽菸等等。部分病患是因外傷(車禍、跌倒、運動傷害)所造成。

◎什麼人容易罹患椎間盤突出?
●工作上需要搬重物:例如建築業、百貨業、量販業、電子業的員工。
●工作上需要久坐或久站,姿勢不良又缺乏運動:例如護士、老師、專櫃小姐、客服人員以及長期窩在電腦前面的上班族。
●運動員。
●老人。
●懷孕後期的孕婦。

◎椎間盤突出會怎樣?
會壓迫到神經產生嚴重後遺症。在脊椎不同部位發生的椎間盤突出,所導致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頸椎部位的突出容易造成肩頸痠痛、手臂和手指的疼痛或是麻痺、嚴重的會有手無力,肌肉萎縮的現象。如果突出是發生在腰椎,病患可能會有下背痛或是坐骨神經痛,也可能會讓走路的力氣都變小、肌肉萎縮,甚至排泄都可能發生障礙。

更多精彩內容,請到臉書粉絲專頁→林頌凱醫師 Dr.53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什麼是網球肘?

症狀:網球肘是手肘外側疼痛,高爾夫球肘是痛在手肘內側,有時會延伸到手臂,並造成僵硬的感覺。當手腕翹起來,或是想做旋轉動作時會使疼痛加劇。

常見族群:好發於裝潢工人、家庭主婦、廚師、網球與高爾夫球運動員。


【如何治療網球肘?】(點我告訴您~)





如何治療網球肘?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的新療法

◎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經自體抽血純化出高濃度血小板,注射在手肘傷痛部位,血小板釋放大量生長因子,修復受傷組織、促進膠原增生;強化手肘周邊微血管增生與軟骨組織的再生。不需要手術,沒有傷口,恢復快速不需要長期休養。

◎增生注射治療(Prolotherapy or Regenerative Injection Therapy, RIT)
分批注射高濃度葡萄糖增生劑的方式,引起手肘的輕微發炎,刺激身體啟動原有的修補反應,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增加肌腱及韌帶的強度,達到修補作用,啟動身體「自癒能力」,回歸身體自然運作的增強療法。

◎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是一種非侵入性、不麻醉、不開刀的療法,可以促進肘部微血管新生,幫助組織再生修復,臨床研究治療效果良好,對長年忍受運動傷害,以及慢性手肘運動傷害是很好的治療方式。


【什麼是網球肘?】(點我看詳細)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第二章、這樣做,膝蓋、肌肉、呼吸不鬧情緒!




【糾正11大不良運動習慣,降低50%傷害】

不少人在運動傷害後,因為一直沒有痊癒,從此就害怕運動要讓從不運動到開始運動,難度可謂登天之難,好不容易願意運動了,持續更是難。事實上,安全運動最重要,不只為了健康,更是為了讓運動成為終生親密伴侶。運動是為了健康所展開的身心愉悅律動,不應該只是為了比賽、爭取名次、拿獎盃,縱然拿到獎項令人興奮,但將運動時間拉長,就會發現爭一時只是過程,卻非運動的真諦。運動可以預防疾病、延緩老化,保持青春;只是開始運動了,不代表你懂得正確運動。事實上,安全運動最重要,不只為了健康,更是為了讓運動成為終生親密伴侶。
 1.一雙運動鞋打遍天下?
 2.運動前何必熱身?
 3.邊滑手機邊運動真好?
 4.沒有時間檢查、器材裝備?
 5.帶安全帽好麻煩?
 6.從啟程到終點很少喝水?
 7.運動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嗎?
 8.感冒可以運動嗎?
 9.身體有異狀不理睬,堅持運動?
 10.吃飽飯再運動,還是空腹運動?
 11.挑戰天氣、難度是成就?



【調整7大錯誤姿勢,提高50%安全度】

錯誤的運動態度或姿勢比不運動還糟糕,更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因素之一,立即調整能讓你享有更高的安全運動。
 一、大量流汗效果最好?
 二、出大力走大步才健康?
 三、沒練好核心肌群就運動?
 四、室內健身運動就好?
 五、疲勞過度仍堅持運動到位?
 六、基本姿勢沒練好照樣運動?
 七、運動後不需要做收操、伸展運動?

 【小試身手:關於你的肌肉】(點擊學習)